请输入关键字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外贸企业日子紧巴巴 亟待提升外汇风险防范意识能力
发布时间: 2018.03.30 来源: CSTG集团海外安全信息中心综合经济参考报报道

企业亟待提升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

  ——福建部分外向型企业走访见闻

2018330CSTG集团海外安全信息中心综合经济参考报报道】近期,记者走访福建多家外贸企业,不少企业主反映,受人民币(6.2686, -0.0189, -0.30%)兑美元汇率持续上扬的影响,去年年底外贸企业的日子普遍紧巴巴。一小部分企业通过购买金融衍生品对冲汇率波动的冲击,但大量企业都是顶着亏损的压力咬牙硬扛。业内人士建议,在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亟须关注当前汇率认知预期,明确立场和把控尺度,对外贸企业做好外汇风险防范宣讲和普及,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外贸企业发展之间寻求妥善平衡。

  开年前后,人民币开启新一轮涨势。1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单月升值幅度达3.5%,是1994年以来单月最大升值幅度;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报6.34,当周累计下跌437点,创去年9月底以来最大周跌幅,216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破6.28关口。而在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从年初的6.9498到年底的6.5342,升值幅度达到了5.98%。一些出口企业在2016年底享受了人民币贬值带来的“红利”后,已全部吐出利润并逐渐成为汇率波动的承压方。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外贸企业都受到汇率波动的正面冲击。福建泉州市跨境电商协会会长林时乐说,跨境电商可以说是重灾区:首先,因为业务规模较小,许多跨境电商企业并没有使用银行对冲工具抵御风险的意识;其次,当前很多跨境电商企业正处于业务拓展时期,资金需求量大,周转快,大多数企业都会选择即期结汇;再加上临近春节,各项款项需要结清,在此关头相当于直接被“割麦”了。

  福建信泰集团主营高端鞋面材料,集团总裁许金升介绍,制造业生产周期长,合同签订时会留出约3%-5%的汇率余地,但人民币升值强劲,大大挤压了这些空间。比如,信泰的出口利润可以达到总营业额的10%,可以承受2%-3%的汇率波动,但泉州很多外贸企业的利润多在5%以内,扣除汇率成本,基本无利可赚。

  “我国制造业多以加工为主,出口议价能力偏弱,近年来出口形势一直不太景气,如果因汇率波动持续造成损失,恐怕会让更多外贸企业失去信心。”许金升说。

  在汇率波动的冲击下,晋江力利玩具总经理许镔镔心态稳定很多。“公司在适当时机办理了锁汇(远期结售汇)业务,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报6.6时及时结掉一半货款,同时根据业务需要持有部分美元。”许镔镔说,虽然即时结汇也会割掉一部分肉,但这些风险是公司能够承受的。

  此外,许镔镔还针对出口地区选择不同的国际货币结算。“比如,我们和欧洲客户用欧元(1.2314,0.0012, 0.10%)结算,去年欧元上涨也刺激当地订单增长;我们和亚洲客户尽可能用人民币结算,特别是日元对美元升值也刺激了人民币的使用。”许镔镔说。

  但在当地,如许镔镔一般进行远期结售汇企业并非多数。许镔镔介绍,一些老牌外贸企业会主动和银行对接,但大量中小企业,特别近两年入行的贸易公司,只能硬生生接受风险。“比如我们公司办理‘锁汇’要交给银行一笔30万美元的保证金,中小企业基本无力承担”。

  “福建以民营经济为主,对于远期结汇,一般不太懂行的老板干脆不做,或者由企业财务做主决定。财务人员怕担风险,通常只选择简单的即期结汇;也有一些企业主在2017年年初预计人民币贬值,囤积美元观望,期待理想中更优结汇价格,也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及时签订远期结售汇交易,最后踏空。”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杨玲说。

     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波动的背景下,多位企业家和业内人士呼吁,妥善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加紧提升出口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意识,处理好人民币国际化与发展对外贸易的平衡。

 一是采取措施稳定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专家指出,美国经济进入繁荣周期,美元反而加快贬值,表明这种成熟货币以贬值增强竞争力的立场十分明确。美元贬值刺激人民币升值表明我国亟须加强制度建设以有效规避被美元绑架。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度,可通过窗口指导,以在岸人民币价格影响离岸人民币价格,调节强势升值态势。

  二是加强外贸企业外汇风险防范指导,提高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记者采访中发现,以福建省为例,过去一年,某些大型银行远期结售汇客户也仅有几百家,少量民企客户有比较客观理性的保值理念,从成本汇率出发进行交易决策;但真正主动管理交易,冷静判断汇率走势的企业并不多。杨玲建议,可通过多渠道、多部门向企业普及人民币市场化及汇率改革的知识,灌输汇率风险防范的理念,鼓励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帮助提升企业家专业素质和能力。

(来源:CSTG集团海外安全信息中心综合经济参考报报道)